脊柱结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创伤后骨折固定的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TUhjnbcbe - 2022/9/16 17:39:00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59.html

孟洪德

在医院外当我们遇到创伤的骨折病人该如何施救?作为普通公众,如何作为第一目击者开展自救互救?我们应该通过医疗急救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学习创伤救护的五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关键时能够自救互救、保命救命。比如当我们驾车出行,途中出现交通事故,同行的人当中有人大腿被撞骨折,我们应当如何施救?在百姓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创伤救护的“常识”及“偏方”,但是这些“常识”及“偏方”正确吗?危急时刻能够救人命吗。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今天,我们讨论创伤后骨折固定的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创伤之后的固定是与止血、包扎同样重要的基本的救护技术。固定技术不仅可以固定骨折,防止骨折断端移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而且固定还能对关节脱位、软组织的挫裂伤起到固定、止痛的作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约束固定于安全舒适体位,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抢救。

1.骨折的概念。

当机体受到猛烈的外力撞击、旋转、弯曲和肌肉过度牵拉时,人体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称为骨折。

2.骨折的原因。

2.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汽车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骨折的专有体征。

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

4.骨折固定的概念。

骨折固定就是利用夹板、敷料、绑扎带及其替代材料,固定骨折部位予以制动。

5.骨折固定的材料。

5.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腰椎骨折护腰带固定带淘宝¥购买

5.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

5.3.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绑扎带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6.现场骨折固定的目的与作用。

对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患者进行固定,其目的如下:

6.1.制动减少疼痛与痛苦;

6.2.避免创伤部位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的二次损伤;

6.3.有利于保护伤口,避免感染,减少伤口的出血和肿胀;

6.4.减少骨折端的位移;

6.5.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6.6.防止休克等并发症发生;

6.7.便于搬运转运患者。

7.公众学习骨折固定的目标。

7.1.应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骨折固定的医疗急救技术;

7.2.通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和技能之后,能够亲自动手对骨折病人进行自救互救;

7.3.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急救现场的有限资源更好更快的进行现场急救;

7.4.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针对现场固定技术而言固定带要在避开患处的同时完成固定操作,力度适中,避免人为加重损伤。

8.创伤后骨折固定的急救原则。

8.1.确保环境安全,并取得患者同意。

8.2.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

8.3.骨折处如有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如果合并有颈椎骨折,应优先固定颈椎,然后再固定其他骨折部位。

8.4.不要在固定前移动患者,但如果患者周围环境不安全,则应采用手法固定保护伤处,先脱离危险环境再固定。

8.5.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8.6.应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后固定骨折远心端,然后再固定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

8.7.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将纱布、三角巾、毛巾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以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者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8.8.疼痛严重者,可以服用镇静止痛剂。

8.9.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伴骨折断端明显外露的患者,要注意开放性骨折不要冲洗,也不能涂药物,进行包扎固定,应尽可能把伤肢摆成正常位置,让骨折断端自然回缩,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随后再行包扎和固定。

8.10.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固定时不应过多地移动伤肢和躯干,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神经、血管的损伤,对于畸形的伤肢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

8.11.为使骨折处能稳妥、牢靠地固定,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夹板的长度应足够将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住。

8.12.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骨折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8.13.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应呈屈肘位);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8.14.骨折固定时捆绑带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

8.15.捆绑带打结时要把结打在夹板上。

8.16.夏天防中暑,冬天应保温。

9.骨折固定注意事项。

对骨折进行固定时,施救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9.1.开放性骨折不要冲洗,也不能涂药物。

9.2.外露的骨折端不要送回伤口内。

9.3.夹板的长度应足够将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住。

9.4.骨折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

9.5.骨折固定时捆绑带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

9.6.捆绑带打结时要把结打在夹板上。

9.7.骨折固定时捆绑带应松紧适度。

9.8.伤后肢体会肿胀,要根据伤情变化适当调整夹板松紧度。

小结

本文论述了创伤急救的五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中的固定技术,着重论述了创伤后骨折固定的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以指导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开展自救互救。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伤后骨折固定的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