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吕宏琳团队一心二
TUhjnbcbe - 2022/9/11 23:14:00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9.html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20日讯(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一心二用也能成为好医生?别不信,真有人就是这么做的。不过你可别以为这是个“斜杠青年”。一心跟紧医疗技术的发展,一心用在患者的实际就医需求中,从医19年,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吕宏琳不但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帮无数患者“撑腰”,也在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以期更好地为患者解忧。

辅助技术的发展,让脊柱微创更有实现价值

脊柱是人身体的“顶梁柱”,支撑着坐、卧、跑、跳等各种姿势与活动,一旦脊柱变得脆弱不堪,人体这座“房屋”就很容易造成坍塌。因其重要性,脊柱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生命线”。但对于脊柱外科医生而言,守护这条生命线却并非易事。

“受限于技术和设备,传统脊柱手术就像在暗箱内进行操作,视野和角度全凭经验”,吕宏琳进一步解释说,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医生需要靠X光影像来判读病患脊椎状况,影像提示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是医生和病人都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此外,脊柱手术通常需要置入多枚螺钉来“扳正”或固定脊柱,在没有先进设备的辅助下,准确率的高低全仰仗术者的经验。

如今随着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吕宏琳介绍说,脊柱导航系统在临床的运用,一定程度上辅助和替代医生的眼睛,术中高清、完整、实时的三维影像导航信息能及时帮助医生准确规划和及时更新手术方案。

由于脊柱构造的特殊性,在脊柱外科尤其是颈椎区域的手术,操作空间相对狭小,但周围重要解剖结构较多,术中视野受限会影响手术效果。年底,吕宏琳将国外最先进的显微镜技术引入脊柱外科手术中,术中双目视野下三维立体呈现,实现了精准化、精细化的操作。

“辅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实现精准打击病灶的前提,也是年轻医生跳跃式发展的基础。”从业近20年,吕宏琳从不敢有一刻懈怠,紧跟国际国内技术发展前沿,时刻磨练“内功”,这才让他有了更多战胜疾病的勇气,而他的这些努力也让学科发展和脊柱走向更微创化成为可能。

专注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让“老有所乐“触手可及

医疗科技进步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这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在医院脊柱外科,吕宏琳和他的团队以此自励,不断实现医学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的有效结合,成功为很多老年患者解决了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不慎摔倒后极易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甚至有些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打喷嚏、弯腰、扭腰时都可能发生骨折。

多数老年人体质较差,无法耐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而如果放任不治疗,则可能引发褥疮、坠积性肺炎、感染等间接“要命”的并发症。如何能让这类患者早日解除病痛,得以安享晚年是很多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外科吕宏琳团队一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