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和手段,亦为中医因时制宜养生重要原则之一。春夏之时,万物生长,养生者宜顺天时而养,以达“天人相应,阴平阳秘”。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冬病夏治”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利用三伏时节天地旺盛的阳气来治疗人体虚寒性疾病,使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作用。
传统中医文化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伏前加强:年7月6日年7月15日
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10天);
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14日(10天);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10天)。
加强贴:年8月25日-年9月3日
传统中医文化三伏天养生的适应症
1、老慢支、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
2、天气变冷会出现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关节炎等;
3、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
5、小儿厌食、不长个、脾胃虚弱等;
6、慢性荨麻疹、皮肤抵抗力下降等;
7、慢性盆腔炎、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8、其他阳虚性体质的人群。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三伏贴禁忌症:
1、特殊人群不适宜,如孕妇、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肺结核活动期、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正在感冒发烧的患者。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
4、如有实热、湿热、阴虚内热体质患者亦不适宜。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三伏贴注意事项1、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3、贴敷时间:成人一般为8—10小时,儿童4—6小时。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4、敷贴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敷贴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医院中医理疗科是集医疗,保健,预防为一体的纯中医理疗科室。
擅长中医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脑梗塞后遗症、痛经、失眠、慢性胃炎、胃溃疡、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
特色理疗:
针灸、正骨推拿、拔罐、艾灸、熏蒸、牵引、中药离子导入、刮痧、脊柱梳理、穴位埋线、小针刀、养生足浴、小儿推拿。
咨询(武院长)(王主任)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