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接受腰椎CT或腰椎核磁共振检查以后,一些情况下报告会提示腰椎管狭窄!那么什么是腰椎管狭窄呢?是不是病情很重呢?腰椎管狭窄要怎么治疗呢?
首先不应太过紧张,腰椎管狭窄只是一种影像学诊断,不是临床意义上的确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进行腰椎核磁共振或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在检查报告的出现这样的字样仅仅提示影像学的结果,不代表就一定患病了,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患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腰椎管狭窄症。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腰椎管狭窄症呢?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腰腿痛、下肢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一种腰椎疾病,其典型特征为间歇性跛行。
说了这么多,云里雾里的,到底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呢?简单打个比方,就好像是一条水管,水管里面流水,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水管被压住了,导致水流不通畅,从而引起灌注不足。水管其实就是椎管,水流就是神经电传导,通道窄了神经传导照样是通不过去的,照样会出问题的。
通过各种检查,发现水管确实不通了,或者流量慢了,同时造成了灌注不足的问题,才能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也就是说,既要有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管狭窄”,还要有相应的症状出现,才能最终确诊,不能单看片子就诊断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常见发病部位下腰部,多发于中年人,老年人,年轻人较为罕见;发病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椎管内韧带骨化、增生等老化因素引起的渐进性的椎管变窄,继而引起一系列腰腿部症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不易察觉。
其常见症状为:腰疼,腿麻,间歇性跛行(特征性表现),一些患者甚至没有腰腿部症状,仅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什么是间歇性跛行呢?通俗点讲就是不能久站、或者是不能久坐,站一会儿或者是走一小段路,就需要坐一会休息一下,再起来又可以走一会儿,但是反反复复,越走越近,好像人非常懒惰似的,这种情况下,要考虑老人是不是真的有病了,而不是单纯想着年龄大了,就是走不远。
如果怀疑得了腰椎管狭窄症,要做什么检查呢?医院检查骨头,都会建议拍X光,但是腰椎管狭窄症,做X光一般不容易看出来,或者说看得不准,可以考虑拍腰椎核磁共振(推荐)或腰椎CT。通过腰椎核磁共振或腰椎CT一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经和椎管。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甚至可以测量出患者的腰椎管的宽度,一般的正常腰椎管前后径大于12mm,侧隐窝大于5mm。若腰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应考虑为腰椎管中央部狭窄,侧隐窝小3mm则为腰椎侧隐窝狭窄,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通过肉眼也基本可以诊断清楚。再结合患者症状,可以给出明确诊断。
那么腰椎管狭窄症要怎么治疗呢?保守治疗有效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自己都可以想得通,假如水管不通了,有块石头压住了,那么只要不把石头搬走,不把压管子的东西拿掉,水是通不了的。目前的医疗水平药物仍无法把那些增生的、压迫神经的“大石头”去除掉,只有通过手术,移除这些“大石头”,解除神经的压迫,才能治愈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无效。幸运的是,不管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已经比较确切,且技术成熟,有必要可以放心选择手术治疗。
魏劲松主任
医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脊柱畸形专病中心负责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骨肿瘤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骨科20余年,对骨科各种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医院在粤西地区率先创建脊柱外科以来,一直从事脊柱外科工作,积累了大量脊柱外科临床经验。曾在美国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美国圣地亚哥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医院、医院、医院、第三医院、医院等地专门学习脊柱外科及微创外科。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骨折、颈肩腰腿痛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在粤西地区率先及大量开展了脊柱微创手术,上颈椎手术,脊柱肿瘤椎体全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术,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术,重度胸椎*韧带骨化等高难度手术。骨科及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外发表SCI论文9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6.35。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一项。
魏劲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