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凌老师常说慢性肾脏病,尤其是透析病人很像老年医学,需要更多它科专业知识,要求我们多多参与跨专业学科讨论。这样,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一个以骨科为主联合了内分泌科,风湿科以及肾内科关于骨质疏松的会议。会议围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开,明确了骨质疏松征的诊断以及治疗现状。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以及年轻人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骨质疏松以及低骨量的队伍,此处我们科普一下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定义。骨质疏松症只要符合以下三条中的一条即可: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DXA(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的中轴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值=-2.5;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2.5t-span=""值-0.1)+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而低骨量的定义更简单:是指骨密度有所降低,但是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程度的一种状态,用年WHO发布的基于DXA检测结果的诊断标准:(-2.5t-span=""值-0.1),原来是指绝经后女性以及50岁以上男性同性别,同种族骨峰值1-2.5个标准差,就是骨量低下。
“
对照了一下笔者自己,早出晚归见不到太阳的生活,休息日宅家不愿运动,喜食甜品,奶茶和口感重的“垃圾”食品,妥妥的一枚骨量减少的高危人群,怪不得,低骨量的人群已经接近2亿,形势很严峻哦。虽然会议内容主要讨论严重骨松症的内科治疗以及特殊骨折的鉴别诊断,其中就提到了原发性甲旁亢以及脊柱结核以及骨髓瘤等,似乎和我们沾不上边,但我马上就联想到我们透析患者的非常常见的CKD-MBD。事实上,我们血透中心近年发现不少老龄患者出现了骨折,他们没有死于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脑血管事件,却逃不出髋骨骨折,股骨骨折的厄运。其中一个透析了10余年的老病人,血压,心功能一直不错,自从股骨骨折后已有半年余,虽然目前尚存一息,但完全没有生活质量可言,断断续续一直住院,且不说家属的陪护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医院科室的各项指标压力也是一言难尽啊。还有两个患者就直接因为骨折后的继发的肺部感染,褥疮就OVER了。有意思的是,这几个病人都存在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碱性磷酸酶也高,属于高代谢骨病的状态,因为年龄也确实大了,手术风险高,所以没有手术,但有人行了甲状旁腺射频治疗,治疗后的起初几年,骨痛和腰椎压缩的情况好转,但后来残留的甲状旁腺再次增生了,而患者并不愿再次射频,也不愿承受药物治疗的费用,于是就发生了上述的结果。当然透析患者骨折也不仅仅只是甲状旁腺的问题,还有营养不良,肌少症,透析后乏力,低血压,运动少,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肝素也会加重骨质疏松,这些都可能是原因。
Hi
事实上,有关透析病人的骨折风险评估和预防早已经受到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