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穴位图膈俞穴,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TUhjnbcbe - 2021/12/25 16:19:00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址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7172.html
膈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养血和营、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等作用,膈俞穴的位置: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散热化血。

(1)缓解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咳血等各种血症。

(2)缓解治疗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贫血、脊背痛等

养血和营、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膈俞穴配中脘穴、内关穴,具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胃痛、呃逆、呕吐、肠炎等;膈俞穴配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呕吐、呃逆;膈俞穴配足三里穴、血海穴、膏肓穴治贫血。

现今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心动过速,心脏肥大,心内外膜炎,食道癌,胃癌,食道狭窄,淋巴结结核,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膈肌痉挛,荨麻疹,小儿营养不良。

“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穴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如配肺俞穴、列缺穴、血海穴等可治气滞血瘀,迫血离经的紫斑;配三阴交穴、蠡沟穴等治血淋;配膀胱俞穴、肾俞穴、气海穴等可治疗尿血。与风池穴、血海穴、太冲穴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配大肠俞穴、环跳穴、承山穴等可治腰腿痛;配迎香穴、印堂穴、血海穴等可治血瘀鼻鼽;配太阳穴、睛明穴、球后穴等可治白内障;与肝俞穴、天枢穴、行间穴等相伍可共秦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腹痛;配日月穴、丘墟穴、肝俞穴等可治胁痛;配巨阙穴、厥阴俞穴、阴陵泉穴等可治气滞心闷;配膻中穴、厥阴俞穴、内关穴等可治瘀血心闷。此外,本穴还可与期门穴、中封穴、章门穴相配,治疗以腹胀大如鼓,脐周青筋暴露为主症的鼓胀;与关元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等相配可治正虚瘀结的积聚。配三焦俞穴、心俞穴、人迎穴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配肝俞穴、大陵穴、太冲穴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如配脾俞穴、足三里穴、神门穴等可治心悸;配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等可治健忘;配血海穴、肝俞穴、膻中穴等可疗眩晕;与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配承满穴、隐白穴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本穴还可与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相配治疗呕吐;与心俞穴、气海穴、百会穴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配伍肾俞穴等可治消渴;与华佗夹脊穴、身柱穴、命门穴等相配治小儿痿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与膻中穴、列缺穴、肺俞穴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配伍内关穴、中脘穴、丰隆穴等可治痰阻的噎膈;配足三里穴、气海穴、膻中穴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

1
查看完整版本: 穴位图膈俞穴,理气宽胸活血通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