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多数继发于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脊椎而引发的疾病。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的活动度最大,因而腰椎结核的发生率最高,第二是胸椎结核,第三是颈椎结核,骶椎结核、尾椎结核则较为罕见。在脊柱结核中,还有交界处的结核,如寰枢椎结核、颈胸椎结核、胸腰椎结核、腰骶椎结核,由于是跨节段结核,临床治疗相对较为困难。脊柱结核最常见的不适是什么?
疼痛是脊柱结核最先出现的症状。
脊柱结核的早期,疼痛往往较为轻微,或者不明显,休息后可减轻,劳累后加重,容易误认为是腰肌劳损,或者“累着了”,其实不然,这是脊柱结核在及时提醒你呢!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程延长,不仅是活动后出现疼痛,休息中也出现疼痛,有的夜间疼痛更为明显。严重时会出现后背肌肉痉挛,这是脊柱结核典型的症状,后期腰大肌脓肿形成,并伴有全身不适,如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缺乏与贫血等。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脊柱结核哪些情况需要手术?
脊柱结核是否需要手术,要看是否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尽管脊柱结核在规范治疗中,大部分病人不需要手术,但出现下列问题时,还是需要积极手术。
(1)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变仍有进展。
(2)病灶内有较大块死骨或寒性脓肿。
(3)窦道经久不愈。
(4)骨质破坏严重,脊柱不稳定。
(5)出现脊髓和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或截瘫。
(6)严重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原则:在术前3~4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控制混合感染,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及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继续完成规范化疗。
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骨关节结核是全身结核病在骨关节系统内的局部表现,结核分枝杆菌对骨关节的破坏性很强,若延误治疗可出现骨关节不可逆的活动功能丧失,故应坚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且要有足够长的疗程,要将药物治疗同手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
治疗上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10字原则。早期: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更有助于减少排菌病人对周围人的传染风险。
联合、适量: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所以抗结核治疗需要多种药品联合使用,既能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又可避免耐药产生。同时为防止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必须遵循医嘱服药,药量是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量来计算的,自己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药量。
规律、全程:指的是要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如果治疗不规律,间断用药,容易造成耐药,治愈率将大幅度降低。在服用抗结核药品2~3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存活,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只有坚持用药治疗满疗程才有可能充分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取得治疗的成功,减少复发的风险。
END
供稿丨骨科贾晨光
视频丨文化宣传处孙华
编辑丨文化宣传处何雅倩
美编丨医疗发展部郭叙含
审核丨骨科刘丰胜、文化宣传处孔令杰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