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终于长高啦”。在我院骨科三病区病房里,小丰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兴得手舞足蹈。8厘米,一个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如今终于实现啦。
男童身体严重畸形身高低于正常儿童
“妈妈,为什么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每次听到孩子问这个问题,丰泉妈妈总是泪流满面。
小丰泉出生后并没有发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然而,几年前,小丰泉家人发现他身高比正常儿童低,双肩不等高,走起路来总是斜着身子,背部的突起更是让他看起来像背了一个“大包袱”。平时走在路上,别人总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仿佛他就是一个怪物。丰泉的父母特别希望他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在阳光下,便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患的是“半椎体畸形”,手术费用需要十几万。这对这个家境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放弃治疗。
然而,随着小丰泉一天天长大,他时常感到胸闷、腹痛。强烈的自卑感,同学的嘲笑使他越来越内向,甚至不愿再去学校。看着饱受病痛和心理折磨的孩子,小丰泉的父母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因病情严重,手术风险较大,丰泉父母医院均被拒绝。一次偶然的机会,丰泉父母得知我院副院长母心灵是全国知名的脊柱外科权威专家,便慕名来到了我院。
集全科之力备战手术
母心灵副院长看到小丰泉的情况后,浓浓的母爱油然而生,她俯下身对小丰泉亲切的说道:“孩子,你放心,阿姨一定会把你治好。”
母心灵副院长与患儿亲切交流
母心灵副院长高度重视,带领着医生团队为小丰泉做了细致的检查。经检查发现小丰泉畸形严重且复杂,结果提示胸10半椎体畸形,胸11蝴蝶椎,上下多个椎体发育异常,骨盆轻度倾斜,脊柱三维扭曲、僵硬,侧凸达度以上,并已明显影响心肺功能,手术不仅要改善外形,还要改善心肺功能及消化功能,手术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骨科三病区主任刘纪恩说:“脊柱矫形手术因其难度高、风险大,一直被誉为是脊柱外科领域里的‘黑洞’,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医院的硬件设备以及科室间的配合都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改善脊柱僵硬状态,增加患儿手术耐受性,降低术中术后风险及并发症,术前,小丰泉在我院进行了牵引及心肺功能锻炼等治疗措施,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
全科上下,凝心聚力,通力配合。母心灵副院长即使再忙每天也都会到病房查看患儿情况,指导围术期各项准备,每一项检查结果她都要亲自查看。刘纪恩主任反复与家属沟通,讲解病情与手术方案。管床大夫郝少飞带领患儿做各项检查,明确病理结构细节,排除其他系统畸形,每天守在患儿床旁进行唤醒实验强化训练。曹珺、勾瑞恩及科室其他医生总会不定时查看患儿牵引、吹气球、爬楼梯执行情况,对患儿胸闷及腹痛及时观察指导处理。护士长杜鹃时时安抚患儿情绪,减轻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负担与恐惧感,鼓励患儿战胜疾病。
战胜“黑洞”术后长高8厘米
经过细致的讨论及充分的准备,6月29日,小丰泉终于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手术,母心灵副院长、刘纪恩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带领曹珺、郝少飞医师为小丰泉实施胸10半椎体切除、胸腰段侧凸矫形手术。半椎体切除时要避免损伤脊髓和相应节段的神经根,进行脊柱畸形矫正时要避免牵拉损伤脊髓,同时还要保留患儿胸腰椎的活动节段。因脊髓像豆腐一样,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神经受损,甚至造成瘫痪,所以每一步都不能有分毫差错,可谓是“步步惊心”。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奋战,小丰泉弯曲的脊柱终于被“扶正”了。
术前
术后
术后,在母心灵副院长及整个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小丰泉恢复的特别好,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复查X线片,患儿后凸畸形完全纠正,侧凸纠正90%以上,与术前相比,身高增加约8厘米。至此,我院首例复杂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手术跃入省内先进行列。
母心灵副院长为患儿拆线
当母心灵副院长再次来到病房探望小丰泉的时候,小丰泉拉着她的手,开心的说:“阿姨,谢谢您,您不仅心地善良,医术还这么好。”母心灵副院长摸着他的头欣慰的笑着……
1
END
1
供稿:骨科三病区曹珺
照片:骨科三病区曹珺
热点推荐我院“万名*员进*校,锤炼*性铸忠诚”第一期培训班开班
医院举办航空港实验区第一期乡村医生培训会
“舞”动奇迹——我院神经外科独立开展首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切除术
医院
门诊
—
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