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典型表现是
A、起病急骤
B、局部疼痛和深压痛
C、皮温增高、明显红肿
D、窦道反复流出臭味脓液
E、高热、寒战、食欲减退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D
慢性脊髓炎为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由于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局部广泛瘢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导致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2、骨关节结核的表现除哪项外均是
A、夜间盗汗
B、局部肿胀疼
C、消瘦
D、关节僵直
E、高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E
活动期可有结核病的发热、盗汗、消瘦、贫血等全身中*症状。局部疼痛,关节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寒性脓肿及窦道形成。
3、骨关节结核最多见于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脊柱
D、髋关节
E、膝关节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C
脊柱结核最为多见,其次是膝、髋、肘等关节结核。
4、对全髋关节结核患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全身抗结核治疗
B、术后皮牵引3周
C、早期行病灶清除术
D、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个月
E、条件允许,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D
对于全髋关节结核患者的处理应全身抗结核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早期行病灶清除术,术后皮牵引3周,髋人字石膏固定3~6个月,在抗结核药物控制下,可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5、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体检时最可能发现的阳性体征是
A、拾物试验阳性
B、浮膑试验阳性
C、“4”字试验阳性
D、托马斯试验阳性
E、脊柱过伸试验阳性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B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病人关节内积液,浮髌试验阳性。
二、A2
1、患者,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突出,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死骨摘除术
B、换药观察
C、切开引流
D、刮除、植骨
E、穿刺抽脓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C
慢性骨髓炎表现为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但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故选C。
2、患儿男,13岁。突然高热,持续4天不退,伴大腿外上方疼痛和肿胀。检查:体温39.5℃,脉率次/分,一般情况尚可,左大腿上段肿胀,该处外侧压痛最严重,但无波动感。血白细胞计数19.5×/L,中性粒细胞0.83,X线摄片无改变。考虑可能是
A、风湿热
B、尤文肉瘤
C、骨结核继发感染
D、骨巨细胞瘤
E、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E
风湿热在青少年多以心脏病变为主,成人则以关节病变为主,局部红肿热痛,排除A;X线摄片无改变排除B、D,结核易侵犯关节处,由题干可排除C,所以最可能的诊断为E。
3、男性,48岁,左股骨开放性骨折,伤口不愈合2年,6个月前从伤口窦道排出小骨块2个,不发热。X线片见股骨下2/3增粗,密度增高,无骨折线,骨折腔内有1cm×1cm的高密度阴影,周围有透明带,最好的手术方法是
A、钻孔术
B、窦道切除术
C、蝶形手术
D、截肢术
E、病骨段切除术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E
该病人为开放性骨折后引起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目前手术治疗应进行病骨段切除术。
三、B
1、
A.死骨摘除术
B.切开引流术
C.截肢术
D.全身抗生素治疗
E.窦道切除术
1、慢性骨髓炎,死骨形成,出现红、肿、热,有波动感,应采用
ABCDE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B
当慢性骨髓炎出现波动感时表现有脓肿形成,应釆用切开引流术,故答案为B。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高热,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应采用
ABCDE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D
根据骨髓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应用广谱联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经全身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因此答案为D。
3、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并完全分离,伴窦道流脓、骨包壳已充分形成,应采用
ABCDE
(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A
对于慢性骨髓炎一旦死骨形成并完全分离,骨包売形成时,应行死骨摘除术,故答案为A。
-End-
据说转发朋友圈打卡,考试会更幸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