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边平达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明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主题是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众所周知,如果经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股骨颈、总髋部或腰椎1-4骨密度的T值小于-2.5,或有脆性骨折史,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如果T值小于-2.5且有脆性骨折,即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如果骨质疏松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时,我们可以说她到了骨质疏松的“晚期”。
张大妈就是骨质疏松“晚期”患者
最近,骨质疏松门诊来了一个77岁的张大妈(46岁绝经),20年前在下楼梯时不慎滑倒,发生椎体骨折(具体骨折部位回忆不详),当时未行手术治疗,也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此后出现驼背,并逐渐加重,现在张大妈的下巴几乎贴到腹部,更糟糕的是她吃得越来越少,体重也越来越轻。
孩子们常劝张大妈多吃点,但张大妈稍多吃点就出现呕吐;家人们常劝她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但她走几步就感到腰痛、气急。询问病史,患者否认既往有胃溃疡、胃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
3周前,张大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剧痛,难以忍受。入院后,腰椎磁共振示腰2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腰1、腰5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胸5、6、7、8、10、11、12椎体压缩性改变(见图)。
图患者胸腰椎磁共振片
像张大妈这种多发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就可以说是骨质疏松“晚期”患者。
多发性胸腰椎骨折,既会导致严重胸廓畸形(包括驼背),影响心肺功能,又会影响腹部脏器功能,出现食欲减退、便秘、腹胀和腹痛等不适[1],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速衰老进程。
其实,如果张大妈之前能做好以下两步挽救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
第一步挽救措施——绝经后就要积极预防
年中国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10.7%)仅是女性(51.6%)的五分之一,因此,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防治重点。
之所以说女性绝经了就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是因为绝经后雌激素快速下降,骨质快速丢失,在绝经当年,约可丢失全部骨质的10%,此后骨质每年约丢失2%~5%[2]。
很多人认为,只有确诊了骨质疏松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不对的。多数女性在绝经期初期,骨密度是正常的,随着骨质的不断丢失,才逐渐发展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进而在跌倒或轻微外力时发生骨折。
要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加强营养、平衡膳食、充足日照、规律运动等,要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其次要坚持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一般来说绝经后女性每天应补充~毫克钙、国际单位维生素D;第三,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尽早接受绝经激素治疗,或服用双膦酸盐类等抗骨吸收药物[1]。
第二步挽救措施——骨折后要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初期常无明显疼痛等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之为“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持续丢失,骨微结构不断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就容易在跌倒等情况下发生腕部、椎体和髋部等处骨折[1]。
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而且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张大妈在20年前不慎滑倒后出现椎体骨折,但未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没有及时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从而导致其骨质进一步丢失,反复发生椎体骨折,导致驼背逐渐加重。
本次入院后,经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示骨质疏松,其中股骨颈骨密度的T值为-4.2,总髋部的T值为-4.4,腰椎3-4的T值为-5.2。如果张大妈在绝经后就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或者在骨折后就积极治疗,她的骨密度就不会降得这么低,就不会发生如此多的椎体骨折了。
小常识: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主要有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和定量超声(QUS)测定法等,其中DXA测量值不仅是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主要标准,而且是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的主要依据[1]。
那么,哪些女性应该接受骨密度检测呢?
1.绝经后女性,特别是在45岁以前就绝经的女性。
2.体型消瘦(体质量指数低于19kg/m2)。
3.有轻摔后骨折史。
4.身高缩短大于4厘米,或在1年内身高缩短大于2厘米。
5.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或者没有食用乳制品。
6.已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接受疗效监测者。
7.X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8.曾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的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等)。
9.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等疾病。
10.父母中有驼背、曾在轻摔后骨折或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目前张大妈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
由于张大妈腰痛明显,且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故在局麻下进行了椎体成形术(俗称打骨水泥),但手术只是部分恢复了被压缩的第2腰椎,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如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张大妈已经疏松的第3、第4腰椎,就会发生骨折——因为驼背患者在行走时,主要由腰椎椎体前缘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如果张大妈第3、第4腰椎骨折,就会加重驼背,加重腰痛、气急和胃纳下降等症状。
张大妈目前除了要注意加强营养,预防跌倒,尽量依靠助行器(以减轻上半身重量对腰椎的压力)行走外,还要及早使用特立帕肽成骨治疗。特立帕肽是目前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不仅能促进骨膜形成,加强骨小梁的连续性,加速骨折愈合,而且能重建已丢失的松质骨,刺激皮质骨及骨小梁生长,明显增加骨量,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3],特别适合像张大妈这样伴有椎体骨折的绝经后或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使用。
但上述措施,只能减少张大妈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并不能恢复已经压缩的椎体,因此,骨质疏松贵在早防早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10(5):-.
[2]BistrovicIL,Roncewic-GrzetaI,Crncevic-OrlicZ,etal.Connectionofdepressionandbonelossinperimenopausalandpostmenopausalwomen[J].CollAntropol,,36(4):-.
[3]边平达,寿张轩.特立帕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选择性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35(3):77-78.
本文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医院边平达
本文审核丨徐乃佳
责任编辑丨泡芙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End-
原标题:《骨质疏松“晚期”!只因错失两步挽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