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影迷终于有机会在电影院的大荧幕上看到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此时,距离这部电影年在日本第一次上映,已经过去了18年。
“不能吃太胖!会被杀掉的!”
千寻崩溃的对自己的父母大喊。
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真的变成了猪。
《千与千寻》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唐的故事,但却是全球唯一同时获奥斯卡、金熊奖的动画电影,豆瓣评分9.3。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名,地位无可撼动。
虽说这部电影小编已经看了四五次,
但是每重看一遍,小编从里面读懂的东西都有所不同。
孩子在里面看到的是异世界的奇幻冒险,
成年人在里面看到的是人性与社会法则。
一个看似简单的动画片中,
隐含着的,有人性的贪婪和渴望,
有人心最深处的善良和羁绊。
今天小编想说的不是关于这部电影,而是这部电影后带着眼镜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宫崎骏。
宫崎骏,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都文京区,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毕业于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政治经济部,宫崎骏在家中四个兄弟中排行第二,其他兄弟分别是大哥宫崎新,三弟宫崎丰,四弟宫崎士郎。
和平主义者被骂卖国贼
在中国,无论大人小孩,基本没人不知道宫崎骏,他创作的电影更是深受喜爱。
然而在宫崎骏的祖国日本,他却受到了挤兑,被日本人大骂“卖国贼”。
宫崎骏之所以遭受这样的冷待,是因为在推广新片《起风了》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日本早该处理好慰安妇问题,日本应当向韩国和中国谢罪!”
这句话一出,在日本瞬间炸开,日本人纷纷指责他:为了赚中韩的钱,竟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根本就没把国家放在眼里!
慰安妇问题在日本,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宫崎骏敢在这么公众的场合下,发表这样的言论,不是他“卖国”,而是他真的很憎恨战争。
在他很多作品中,就已经表达过自己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对和平的期待。
比如《天空之城》里,不仅把故事放在战争背景下展开,电影场景也是故意设计得很突出,用最有视觉冲击效果的方式来展现,以此来敲击观众的心灵。
他自己的工作室吉卜力,也曾制作很多战争相关题材的电影,像《再见萤火虫》展现的正是战争对日本平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些电影,宫崎骏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能影响日本民众,跟他一起反对战争。
除了在电影中引入反战主题,宫崎骏在生活中,也是将“和平主义”贯彻到底。
上世纪60年代,还是比较敏感的时期,宫崎骏就曾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日本重新武装自己,抗议战争。
年,《千与千寻》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然而当时正值美伊战争爆发,宫崎骏拒绝到美国参加奥斯卡典礼,以此抗议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暴行。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更是多次对威胁和平的事件,毫不避讳地进行批评抗议,甚至公开反对日本修改宪法。
宫崎骏为什么这么痛恨战争?这还得从他的童年经历说起。
我不想成为日本人
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之后,到处动员军人开往中国战场。在某场演讲中,某位军官慷慨激昂了一番以后,大声询问:“有谁不去的吗?”在场的军人群情汹涌,大喊“天皇万岁”的口号,个个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越日本海、sha中国人。
偏偏有个文弱士兵,颤颤巍巍走出来说:“我家里老婆刚生完孩子,我去不了!”在场的人眼睛盯着这个懦夫,长官大骂他为“不忠”。这个士兵在汹涌的口水下哭了两个小时,最后长官还是同意他的请求了。这个士兵,叫宫崎胜次,他的孩子,就叫宫崎骏。“幸亏我爹当年没出息,要不就没我了。”
「幼年宫崎骏与其母」虽然没上战场,但宫崎爸爸还是进了飞机厂——中岛飞机制造公司。这个公司产出的很多战斗机,都供给了“神风特供队”自杀式袭击用。
其他日本人用生命“报效国家”,宫崎爸爸却大发战争财。战争后期,飞机公司人手严重不足,宫崎爸爸靠贿赂质检人员,蒙混过关,将次品运往中国战场。他还得意洋洋对自己的孩子说:“反正战争这种蠢事,喜不喜欢都得干,不如好好赚一笔。管他什么忠义礼孝,什么家国命运。”
战后,宫崎骏那上过战场的伯父回来,大大咧咧地吹嘘自己sha了多少中国人、中国人多么懦弱。在宫崎骏看来,大人们对战争毫无反思,杀人如切菜,他甚至开始讨厌起了自己作为日本人的身份:“我怎么会是日本人?真丢人。”不仅如此,父亲还教他抽烟嫖妓,还吹嘘:“我像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始逛窑子了。”
我的童年没有快乐
幼年的宫崎骏,是苦闷的——头太大,不讨人喜欢;成绩不好,在哪里都不受欢迎。爸爸教他的,都是市侩精明的市井之道;而母亲,永远都是躺在床上,因为她患上了脊椎骨疽。《龙猫》里面医院里、五月和梅只能隔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母亲,就是宫崎骏童年生活的写照。
因为没人和他玩,宫崎骏只能拿父亲的飞机模型、飞机零件揣摩,从此爱上了武器,甚至爱上了战争。
这真是一件矛盾的事。稍微长大一点以后,年,17岁的宫崎骏恋爱了——对象是白素贞。
那时,他的生活一片泥泞:陷进高考的苦斗中,倍感抑郁;曾立志当漫画家,却只能挣扎着画些烂俗的作品;再加上身体多病,医生断言他活不过20岁。
怀着满心的忧虑,他看了动画电影《白蛇传》。片中的女主角,一下子唤起了他对纯粹真情的渴望,白素贞为其所爱矢志不渝的精神,使他异常震动:“和她崇高的专情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惭愧!”
出了电影院,顶着漫天飞雪,他踉踉跄跄地走到家,蜷缩在桌旁哭了整整一夜,并将自己的画稿烧个精光。从那天起,白素贞为他打开了一个世界,他因此遇见了自己的天命——做动画。
最治愈的宫崎骏,其实最无情
在他眼里,动画几乎是生活的全部,为此不惜倾其所有。宁可得罪天下人,也不能亵渎动画的神圣。
你知道吉卜力制作一部动画有多难吗?它需要个员工,花费两三年时间,画出大约十六万张画稿。为了将一帧一帧的动画做到极致,宫崎骏甚至到了疯魔的程度。
在吉卜力,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周画张手稿的纪录,忙时甚至不回家。
创作太费脑,他常常焦虑地难以入眠,喃喃着“难啊,太难了”,然后将自己逼到崩溃。
过度疲惫时甚至大叫:“我要烧了工作室!”其他人都吓坏了。
自己辛苦画了近一年的图,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全部扔掉重画。
为了表现一个12秒的海底镜头,
就要绘制近张画稿。
一个4秒的地震镜头,为了细腻地刻画群众,
就花费了15个月,这是多么大的工程!
《幽灵公主》的画稿,
他亲手修改了8万张,
以至患了手疾,最后硬撑着画完。
“不停地画,越多越好。
画够了,一个世界便形成了。”
“一个人一生能画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
那就是绕地球七圈半,我早已经画超了。”
为了动画,他自律起来就像个苦行僧,
物质生活相当朴素,甚至算得上清苦。
好友铃木敏夫曾提过:
“知道宫崎骏每天吃些什么吗?
当大家在讨论美食,
说这家店好吃那家店如何时,
他可是一次都没有尝试过。
他每天吃的,从我认识他到现在25年多,
每天都是一个塞得满满的铝饭盒。
为什么会塞得满满的?
因为那是他的两餐饭:
用筷子一分为二,
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
5分钟吃完,午饭后休息15分钟,
然后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
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我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每天还窝在家里不停地画画,最近还总是念叨一句话:“我的时间不多了。”
他是一个“生性冰冷”的摩羯座,把全部的温暖放进了童话里,治愈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小心翼翼呵护着我们的天真和童心。
可是岁月没有饶过谁,他老了。
年,他说正在制作一部叫《毛毛虫菠萝》的动画。
与其面对停下来的那种孤独感,不如一直画下去:“与其什么都不做的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的好,做点什么总比惦记着动画死强。”
他一个人住,过着单调的日子,偶尔喝下午茶,偶尔和栖息的鸟说话,早上会给空荡荡的屋子说一句“早上好”。
这种孤独也有渗透到作品里,小编最喜欢那个陪着迷路小女孩在漆黑雨夜等公交的龙猫,这个故事其实来源于宫崎骏自己。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龙猫》
和《龙猫》电影里的小女孩一样,宫崎骏6岁的时候,妈妈生病了,患了结核,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任凭怎么苦求妈妈抱抱他,妈妈都只能痛苦地摇头拒绝。
所以他才画了一只龙猫,用来陪伴孤独的自己,或者那些孤独的人吧。
从年从事动画工作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宫崎骏依然守护每个人心中那个不愿长大、害怕受伤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