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付瑞勇通讯员贾继武段勇李贞东
神农架山麓、神农溪岸边的巴东县沿渡河镇,地域广阔、山狭谷深,有着“口子镇”之称。山脚下坐落着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谭显龙被当地人称作“口子镇”的“守门人”,守护着5万余名乡亲的健康。
“把患者当亲人,让乡亲们过上小康日子,才对得起这身白大褂。”从巴东最南端的金果坪乡到最北端的沿渡河镇,谭显龙“医”路向前,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医护团队,将门诊台开到群众家门口,让“全民健康”之花开遍山乡。
年,谭显龙挎上药箱、把脉开方。24个年头,他扎根山区、守护健康。年6月,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发布“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名单,谭显龙榜上有名,全州唯一入选。
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
“老谭性子直,干事一股子倔劲儿,一个难关攻不了,吃饭睡觉都顾不上。”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泽涛和谭显龙是医学班同学,他十分佩服这位老同学、老同事。
李泽涛回忆,医院仅有的1台制氧机出现故障,若联系厂家维修要等报批,要时间、还要经费。谭显龙在制氧机旁挽起袖子,用手机查询原理,翻阅说明书,熟悉零部件,认真而执著。凌晨3时,谭显龙揪出了制氧机故障点,并很快修复。
“哪里有需要,我第一个上!”6月24日,正值“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谭显龙第一个当起清洁工;医院设备不运转了,他变身修理工;哪里有垃圾杂物,他担任卫生员。同事们都称他是冲锋在前的“白衣战士”。
一颗从医种子早在谭显龙孩提时代就扎了根。7岁时,谭显龙的父亲谭明权患肺脓肿去世,因医疗水平差、就医不及时,错过了治疗黄金时间,“若放在现在,这个病不可能要了父亲的命。”谭显龙眼圈有些湿润。“要当乡亲信得过的医生!”母亲田祚贵坚强撑起一个家,四处借钱供谭显龙学医,自那时起,感恩、敢闯渗透到他的心底。
作为院党支部书记,谭显龙认为,医院是一个“家”,他将18名在职党员聚在党旗下,共同打造学习型、人文关怀型党支部,共建“党心修养凝心聚力、业务匠心锻造精干、汇聚爱心加码幸福”的“三心”医院,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共振。
屏幕上播放着自己走过的从医记微视频,手捧新进职工送上的鲜花,退休职工陈东运、舒琼对这场别样的退休仪式感动万分。“我们谈过去的感想,新员工说未来的畅想,一起共勉共进,这才是一种医者传承和接力。”陈东运感慨。
“我是党员,医院带头人,要将党性之光和人性之光,映照职工的成长路。”谭显龙说,医务人员要像神农溪上的纤夫拉纤一样,拉动健康帆船,驶向乡村振兴新高地。
群众健康的“播种机”
家住泉口村的杜远奎药罐子没离手,股骨头坏死、胸椎炎、脊椎炎等疾病接连缠上他,3次手术、11万余元花费保住一条命,长期服药、定期复查打乱了他的生活。
院坝中,简易的门诊台前,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胸前佩戴党徽、身穿红马甲,为杜远奎复查术后身体状况,现场提供用药建议、保健技巧。每隔一段时间,杜远奎家门口都会有红马甲的身影。
内穿白大褂、外加红马甲、腰挎医药箱,这一张人像素描是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红马甲义诊队。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1米”,有一座“山”摆在谭显龙面前:全镇下辖39个村(社区)1.5万户、5万余群众,区位偏、地域广、居住分散,群众进城看病远、看病成本高,残疾、老年群众快捷就医更难。
为了翻越这座“山”,谭显龙组织8名党员医生、护士,成立红马甲义诊队,将门诊台前移到村,把心肺复苏科普课堂搬进学校、公共场所,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一月一课”,让基层医疗服务近在咫尺。
距山区群众最近的“天使白”还有12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他们背着医药箱走进农户家,为偏远群众开出治疗、保健“两张处方”。“全民健康一个都不能少!”谭显龙打了一个比方:红马甲义诊队、家庭医生就是大山群众健康的“播种机”,把“健康种子”撒向村村寨寨。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谭显龙,难忘乡亲们的劳疾之苦:天天干体力活,腰酸背疼常年相伴。医院中西医结核科提档升级,由老村医荣海祥带领11人组建理疗团队,做精做细中西药针灸技术,创办国医堂,打造成山区百姓的幸福康养园。
据了解,该院岗位练兵、技能讲堂、下乡义诊、模拟演练成了每月规定动作,在一边学一边比中,让健康“播种机”马力更足,永不停歇播种健康希望。
“医”路争锋的领路人
闲时,谭显龙总会习惯性朝着办公室的窗外望一望,1公里外的高岩村坡上,挖掘机挥动长臂、旋挖机上下旋转,忙着做场平、挖桩基。这一派新院区项目施工的火热景象,谭显龙盼了3年。
始建于年的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属巴东江北唯一一家中心卫生院,年,该院在三峡库区移民整体搬迁中迁建。
“起初,老医院就是一栋土房、一栋石头房,迁建的新院区两栋楼很气派,但20余年过后又老化、落后了,无法满足时代需求。”老医院变迁。
谭显龙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中共巴东县第十五届党代表、巴东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作为代表,就要当好民声话筒,把建议写在大地上。”谭显龙经过前期调研、充分论证,撰写了“关于加快推动沿渡河镇中心卫生室医疗业务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设议案”。
年8月31日,该议案正式落地,新建的标准化卫生院开工,一个开设病床张、年收治住院病人人的现代版卫生院正渐渐落户“口子镇”。
初心不改、“医”路争锋,谭显龙担当山区基础医疗事业的领路人。沿渡河镇中心卫生院每个科室都是“党员科室”,大多数科主任均为党员,一支支党员医护梯队扎根“责任田”,当好榜样、开好药方。
“我们的党员医护梯队就像一把火炬,在‘延伸服务触角、送医下乡到家’中指引方向、温暖民心,点亮成全面健康到全面小康路上的‘一盏灯’。”谭显龙表示,将把毕生时光挥洒在山区,在乡亲健康“守门人”的岗哨上,寸步不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