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广超通讯员刘宝霞
7月29日下午,在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市五院)骨五科(创伤骨科)病房内,科主任崔冰、护士长李慧、冯东亮医生等将一束鲜花送到了26床常老太太手中,祝贺老人“换骨”后顺利康复出院。面对医护人员的祝福,这位已经岁高龄的老人缓缓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恁真中!”
常老太太来自召陵区老窝镇,出生于年,今年已经是岁高龄。老人平时身体康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是当地有名的百岁老人。但是,6月底的一天,老人在家行走时不慎摔倒,右髋部疼痛、肿胀,无法活动。随即,家医院,经过X线检查诊断为右侧股骨转子间骨质连续性中断、断端欠插。
老太太家人说,医院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手术风险较大,建议保守治疗,然而在家中休息后老人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为寻求进一步治疗,7月13日,家人专程带着老太太慕名来到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就诊。
在骨五科,科室主任崔冰带领团队进行科室讨论后,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老太太已卧床近半个月,身体情况较差,入院后,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悉心照料下,身体状况逐渐恢复。
与此同时,骨五科团队多次开展病例讨论,并邀请麻醉科进行会诊,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一致认为选择关节置换术,能让老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更有利于老人恢复,在术前详细制订了麻醉和手术方案。
7月16日,常老太太被送入手术室,骨五科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为患者开展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减轻患者创伤,术中与麻醉师沟通后控制性降压,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操作时间仅为25分钟,有效减少了患者麻醉及手术创伤。术后,医护人员积极帮助老太太开展功能性锻炼,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行走。
7月29日是老太太康复出院的日子,这天,骨五科医护团队专程来到病房内,为这位岁的老人送上了鲜花,祝福老人身体康复、健康快乐。因此,也出现了百岁老人为医护人员点赞的温馨一幕。
据了解,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很容易造成髋部骨折,其引起的并发症常会导致死亡,如: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等,尤其是深静脉血栓,一方面引起下肢肿胀疼痛,另一方面栓子脱落会引起肺栓塞、心肌梗塞导致死亡。因此,老年髋部骨折也经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近期,由漯河医专二附院(医院)承担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预防与系统治疗项目”成功入选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库。
医院骨科团队通过开展联合双能骨密度仪及定量螺旋CT检测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筛查;开创经皮骨水泥“三柱强化”技术等微创治疗技术治疗Kummell氏病;利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侧、后凸畸形精准矫形技术;开通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通过机器人的精确引导,实现复杂老年髋臼、骨盆等部位的精准置钉;运用数字骨科3D打印技术把骨科手术引领到“私人定制”时代,完成术前手术模拟、器械、工具打印、假体准备等定制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区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心和覆盖全区域的网络建设,防治信息平台及大数据库建设,形成高效的分级转诊、双向转诊、多方会诊机制,确保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质量,实现区域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信息的动态更新、有效管理,达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控制-治疗的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为广大老年骨病患者保驾护航。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