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风是怎样形成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10/4211291.html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中较少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下腰背静息痛持续超过3个月,而临床病例所述症状往往表现不典型,尤其是以单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者更易造成误诊误治,现报告1例并分析其诊疗。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右侧髋部疼痛2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个月”于年5月8日10:0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髋部疼痛,无发热,全身其他关节无疼痛,入院前于多处诊疗、服用中草药等,治疗无效。入院前1个月疼痛加剧并左下肢活动受限,不能行走,自发病以来,近1个月始因疼痛影响休息,精神食欲减退。
入院后查体:体温37℃,心肺未见异常,左下肢不能抬离床面,左大腿部肌肉轻度萎缩,左髋部压痛,4字试验及托马斯征阳性,皮肤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8×/L、红细胞4.15×/L、血红蛋白g/L,尿常规示无蛋白尿和红细胞,PPD试验阳性,红细胞沉降率63mm/1h、C反应蛋白86mmol/L。
腰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骨盆片示左髋臼骨质破坏,髋关节CT示左髋臼骨质破坏、关节面粗糙、关节腔内少量积液,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
入院后诊断为:左髋关节结核。经牵引固定、抗结核治疗1个月,疼痛无明显缓解,复查红细胞沉降率58mm/1h、C反应蛋白88mmol/L,CT示同前无明显改变,进一步检HLA-B27阳性,修正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采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2个月后疼痛缓解,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续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后随诊患者左髋部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可行走。近8年规范使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月随访1次,病情得到长期缓解。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学阴性,以中轴骨骼为主,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青壮年男性最常见,且病因尚未明确,成为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有高家族性。
近年来较多用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对一些暂时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可参考有关脊柱关节病(SpA)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Amor、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和年ASAS推荐的中轴型SpA的分类标准。
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①下腰背痛持续至少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ESSG诊断标准: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任何1项,即: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性肠病;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端病;⑦骶髂关节炎。符合者可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随访观察。
年ASAS推荐的中轴型SpA的分类标准:起病年龄45岁和腰背痛≥3个月的患者,加上符合下述中1种标准:①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加上≥1个下述的SpA特征;②HLA-B27阳性加上≥2个下述的其他SpA特征。其中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指的是:①MRI提示骶髂关节活动性(急性)炎症,高度提示与SpA相关的骶髂关节炎或②明确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根据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SpA特征包括:①炎性背痛;②关节炎;③起止点炎(跟腱):④眼葡萄膜炎;⑤指(趾)炎;⑥银屑病;⑦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⑧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反应良好;⑨SpA家族史;⑩HLA-B27阳性;⑩CRP升高。
在基层以关节疼痛就诊的患者很多,而基层医师对此类患者的认识往往不足,一些少见的风湿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强直性脊柱炎是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单关节疼痛为突出表现者易误诊为结核、化脓等感染性疾病,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由于受实验室检查条件及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等限制,更应引起注意。
来源:强直性脊柱炎误诊误治1例.基层医学论坛..23(19):.
作者:医院
转载:版权申明。
风湿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RP
high-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