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岂能小觑骨质疏松性骨折
据WHO报道,全球每3秒就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发生。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在50岁之后遭遇首次骨质疏松性骨折,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严重的髋部和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明显降低患者的预期寿命。因此,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骨
折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预防是我们安享天伦之乐的基础。
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远高于同龄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能够促进早期成骨细胞的分化,刺激胶原蛋白产生的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严重不足,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成骨细胞分化降低,从而导致骨稳态失衡,骨吸收效能高于骨形成,影响正常骨质结构。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即轻微外伤导致的骨折,以发生在髋部、脊柱、尺桡骨远端的骨折多见,甚至在坐车过程中遇到颠簸也能够造成脊柱锥体的压缩性骨折。文献报道,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锥体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较未发生骨折的人群高4倍。那么在骨质疏松的早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或者检查来判断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症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症状上来讲,当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出现以腰背痛,或周围骨骼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甚至出现身高短缩或驼背等症状时,就要高度怀疑自己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此时,医院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明确自己是否具有骨质疏松症。当然,医院定期体检则更为科学。
那么确诊骨质疏松后如何治疗,如何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呢?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极为重要,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含钙量高的牛奶、鱼虾、牛羊肉的食品;坚持正确的坐起、站立姿势,增加适当的户外活动及日晒时间;积极控制体重等方法均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此外,药物辅助治疗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主要包括钙补充剂、维生素D制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剂和影响骨代谢的药物。50岁以上人群每日推荐的元素钙摄入量为~mg,而活性维生素D能够有效提高身体吸收钙的能力,同时不需要肝肾作用直接起效,特别适合肝肾功能不全及中老年患者。有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每日服用2次,1次1粒,一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显著降低。
防患于未然,岂能小觑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朋友应该建立立体的、全面的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骨折,让您的晚年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