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朋友们对骨质疏松的危害了解的并不多,防范意识也不强。事实上骨质疏松对健康的危害并不低,而且,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骨质疏松都有哪些危害?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01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与衰老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好发于7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主要特点是骨微结构破坏,骨量下降和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常有以下4方面的表现:
脆性骨折又称衰竭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的最终结局。一般好发于脊椎的椎体,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很多老年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平时没受什么伤,怎么椎体就变扁了?实际上这往往是骨质疏松造成的。
容易发生脆性骨折的部位,除了椎体,还有髋部和前臂,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髋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发生,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往往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痛这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大部分患者第1医院就诊的症状。常在翻身时和坐起时出现腰背疼痛,在负重时会明显加重。
出现这类疼痛的时候,朋友们需要注意,是不是发生了骨质疏松。更年期的女性朋友症状不太典型,往往表现为周身疼痛,这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这些症状往往发生于骨质疏松的早期,当中老年人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尽早处理,能够有效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
身材变矮或脊柱严重畸形这种变化往往发生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可有身高缩短或脊柱畸形。随着骨量丢失,脊柱椎体高度会明显下降,加之椎间盘的退变,整个身高会下降5~10厘米不等。
如果发生脊柱畸形,患病朋友的身体负重力线也会发生改变,往往会加重脊柱和下肢关节的疼痛。
老年朋友或绝经期后的女性如果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无诱因驼背或一年内身高下降超过2cm,就可以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诊断依据,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处理,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心理异常这种表现往往容易被朋友们忽视,最容易出现在更年期的女性身上。很多更年期的女性出现了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往往会被误认为更年期的症状,而延误了治疗。
实质上这些症状与维生素D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出现在老年朋友身上,往往伴有生活能力和智力的明显下降。需要及早就医,早期处理,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
从上述的症状我们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的危害并不可以小觑,如果不加